隔河犹唱后庭花,乌军上校惹群嘲
发布时间:2025-10-21 17:55 浏览量:4
10月20日,乌克兰战争打到了第1335天。由于俄军新轮战上来的部队,需要时间适应前线六大城市攻坚战的惨烈,所以,俄军的冬季攻势应当还是只在铺陈前戏之中,但却仍体现出了一份冷酷:俄军不仅在沃尔昌斯克、库比扬斯克、波克罗夫斯克的城市巷战中取得了部分突破,甚至在扎波罗热方向上,俄军竟然在宽度达25公里的战线上,从东向西发动了猛攻。
在无人机主宰战场的大背景下,无论是城市巷战,还是地面大突击,双方士兵的战损那都是非常高的。因此,绝对可以说,俄军的冬季攻势,已经彻底让第聂伯河变成了一道清晰的分界线:河东已是战火纷飞的人间地狱;河西虽然偶有空袭,但整体上却依然是歌舞升平的人间天堂。
然而,乌军上校曼科在国际社交平台上的一段只歌舞,不仅打破了第聂伯河西岸相对平静的生活,更是将乌军筹备之中的新突击部队,推上了风口浪尖:基辅准备让曼科上校出任新兵种——突击部队的指挥官,但是,前“亚速营”激进武装的二号人物克罗特维奇,却在10月20日当天,在社交媒体上曝光了一段曼科上校之前在社交媒体上的一段视频,在这段视频中,曼科上校只是身穿内裤在那摇头晃脑也就罢了,但他偏偏不仅利用国际版抖音的面具功能,猜测自己在俄罗斯电视剧《男孩儿之语》是哪个人物,而且,他随后摇头晃脑的舞蹈中,配乐还是用的俄罗斯歌坛“气动大象”组合的音乐!
乌军指挥官在社交媒体上玩俄罗斯音乐,这绝对是触动了乌西反俄民众的逆鳞!曝光的那一刻,曼科上校毫无韵律感的肢体的扭动,瞬间变成了一支在踩踏美欧和基辅反俄认知战红线的“危险探戈”:在民族情感高度凝聚的战时,每一位公众人物的行为都会被赋予了超越本身的符号意义。
而曼科的舞步,恰恰踩在了两个最敏感的符号上:敌人的音乐,与敌人的影视文化。这仿佛在项羽的阵营中,突然响起了刘邦军队的号角,简直比四面楚歌还要有杀伤力!曼科上校的突击队身份,本是基辅刺向敌军的利剑,但他的表演,却被解读为对剑锋所指之处的文化献媚。这种身份认知的迷航,让他的个人趣味,变成了一桩关乎国家尊严与军队士气的公共事件。
若是曼科上校是一位战功卓著、身家清白的将军,这事也许闹一下就过去了。毕竟,这段视频,看起来是曼科上校在2023-2024年期间拍摄的两段视频合起来的。他的搔首弄姿,也可以理解为对俄罗斯文化的嘲笑。然而,曼科上校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:乌战爆发之前,他在顿巴斯地区作战时,曾因率部掠夺被官方追捕,通过走总统波罗申科的关系,他才幸免刑事责任。
然而,当年那场充满疑云的政治交易,虽将司法通缉令从纸上抹去,却从未将其从公众的记忆中清除。于是,他现在轻浮的舞姿,成了照亮这段往事最刺眼的追光——看客们恍然大悟:眼前的小丑,或许本就是昔日的强盗,所以,他才能够在战友们前仆后继玩命冲锋之际,摇头晃脑的自嗨,而他即将率领的乌军突击部队,也很可能会是另一群掠夺者。于是,他的舞蹈,成为了乌军突击部队道德枷锁的最新装饰。
若是曼科上校的视频,是被其他人,哪怕是位名人晒出来,也没有现在闹得这么大。因为,将他晒在网上的克罗特维奇,本身也是位争议人物:他曾是乌克兰激进武装亚速营的二号人物,但在马里乌波尔之战中,他却率部当了俘虏;被基辅换回之后,他仍出任了亚速旅的参谋长,可是,他不仅指责乌军高级将领瞎指挥,违抗军令,甚至,今年2月份,在马斯克有可能将乌军的“星链”服务取消之际,他直接在社交媒体上骂了马斯克。
虽然,他最终还是删帖了,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,他不得不辞职,远避了伦敦,直接和泽连斯基总统的政治对手、前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将军搞到了一起。所以,由克罗特维奇晒出来曼科上校的视频,就好比一块又大又硬的石头,扔进了臭水坑,那污水溅起来的水花,绝对超出了普通人的忍受力!
此外,曼科上校的事闹得如此沸沸扬扬,也是因为此事还牵扯到了乌克兰政坛上的另一朵奇葩:在乌克兰网络上被称为“将军杀手”、但在俄罗斯网络上却被称之为“报喜鸟”的基辅美女议员贝祖格拉娅。乌战爆发之后,这位对乌军高级将领指挥艺术极其不满的美女,一直在网络上,指责乌军作战不力都是因为乌军高级将领无能。
结果,被她痛骂的乌军哈尔科夫方面军指挥官索多里将军、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将军,都已经下台,最近,她一直集中火力骂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将军,而瑟尔斯基将军主持的乌军军改,自然也是她的攻击目标,而曼科上校因为要出任乌军新兵种-突击部队的指挥官,也成为了她骂战的对象。在她看来,已经有海军陆战队及特种部队的乌军,根本不需要新建突击部队这个兵种,瑟尔斯基要建这个新兵种,只不过是在玩权力游戏罢了。
和前总统有过秘密协议的违反军纪者曼科上校;当过俄军俘虏骂过马斯克的克罗特维奇;被俄罗斯网络当做报喜鸟的美女议员贝祖格拉娅,如此矛盾的三位人物,同时聚合在一段俄罗斯音乐配合的舞蹈之中,并通过国际社交平台的无限放大,最终被对手精准捕获、利用,现在已演变成了一场席卷乌克兰全国的政治闹剧。 然而,这段闹剧背后,却汇聚了认知撕裂、历史清算、权力斗争、路线分歧和认知战风险的多个战略性节点。
这场风波表明,移动互联时代,百年变局时刻,任何国家在抵抗外部压力的同时,都面临着更为复杂和艰巨的认知战任务:如何弥合社会认知的裂痕、如何妥善处理历史的包袱,将是能否真正凝聚全部力量,迎接未来更大挑战的关键所在。而乌克兰就是一个最好的反面例子:乌战爆发以来所发生的一切,只能说明,第聂伯河两岸的分界线,不仅存在于地理上,更深刻地烙印在乌克兰的政治与社会肌理之中。